惯性力的收藏

[原创] 半途而废川藏路:缘起318梦回102(30P)

路人@行者:


  川藏公路是中国景观大道——318国道上最精彩的一段,也是进藏公路中最漂亮的一条公路,几乎囊括了藏区能够看到的所有景致,沿途高山峡谷、风光秀美,最能让你感受到“在路上”的美妙和神奇。川藏公路能让你站在险峻巍峨的的高山上领略蓝天白云,看经幡飘动、云淡风轻,能让你用心去感受去触摸山之魂、水之魂、路之魂......始建于1950年4月、1954年12月25日通车拉萨的川藏公路东起成都,一直向西行驶,途经雅安、甘孜、昌都、林芝等地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140公里,为中国最崎岖、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一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横断山等高山14座,先后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10多条湍急的河流,沿途群山起伏、峰回路转,才是春暖花开、忽又白雪飘临,奇伟瑰丽的自然美景让您陶醉,给您无限的想象,立体垂直气候在您面前不断的变化,使您恍若置身仙境,幻化出“天上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奇异构想。本文呈现给大家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通麦、排龙至林芝、八一路段。



  8月26日晚上八时许,晚餐后难得的安静时间,路人正在整理博文《[原摄] 南线西行访峡湾 夏日挪威翻雪山(28P)》,忽然接到电话通知:8月28日交通运输部、西藏交通厅和武警交通部队将一道同往国道318线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并邀同行。想想周三并无特别安排,遂欣然答应。未料,不到一个小时后又接到紧急电话:因气候原因,林芝航班起降时间必须安排在气流相对稳定的上午,因此必须在今晚抵达成都、27日上午赶到林芝,相关机票已经定妥.....此刻离飞机起飞时间已经不到2个小时,心中顿时涌起一种被绑架的感觉,无奈之中抓紧收拾电脑、赶往机场,所幸午夜航班、飞机晚点,路人得以顺利登机。凌晨两点,飞机安抵成都,在机场稍事休息准备清晨六点再次赶乘成都至林芝的航班,再次核对行程并查找项目资料时猛然发现回程机票尚未定妥且相关航班已经爆满,最早的回程机票已经排到31日以后,想一想手头工作,心中竟然疑惑起来——这马上又要登机了,路人究竟是登还是不登?27日一早,路人在候机间隙将心中的疑问在微信发表,顿时感觉高手在民间、高手在身边——



  • 登或者不登,任务还在那里,不得不去;回或者不会,家还在这边,总是能回;玩或者不玩,风景就在路边,无法回避!


  • 到墨脱motuo找根木头mutou,飘到印度后再想办法吧!


  • .....




  27日上午,飞机安全抵达林芝,由于时间尚早,临时决定下午看一看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公路整治改建工程现场,整个行程大约150公里,高德地图预计需2.5小时。在林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草草吃过午饭,路人一行在下午一时许兴奋地踏上了前往波密的旅程......



  车出林芝东行,正午的阳光澄澈而又明媚,看着这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有点郁闷的心情一下子令人开朗起来。一路上,随时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背包客、骑行者,当然还有那些三步一拜的朝圣者!



  从林芝地委所在地八一镇沿川藏公路东行约50公里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色季拉山口,海拔4728米,是尼洋河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据说在色季拉山的垭口,可以看到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只是有如此幸运的人不多。蒙蒙细雨中,厚厚的云层将南迦巴瓦的真容遮盖得严严实实。色季拉山西坡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本教圣地,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


  车过色季拉山口下行不久,就到了鲁朗林海,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鲁朗虽以林海著名,但更美的却是高山草甸。藏屋、雪山、溪流、田园交杂,衬托在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这是西藏另一种风格的景致——高原小瑞士。在来自印度洋的温暖潮湿的“西南季风”吹拂下,这里成为整个青藏高原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与普通人心目中苍凉的雪域高原有天壤之别。




  在鲁朗的扎西岗村,藏式风格的木屋古朴而简洁,金黄的青稞田里有放牧的牛羊,村旁的小溪清澈的翻腾而下,时而激荡出白色浪花,转瞬又消失。抬头眺望,是连绵的皑皑雪山,低头所见,却是飘扬的经幡,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如此迥然不同的地域风貌,完美交融却又不真实的存在着。




  从八一镇出发已经一个半小时,沿途美景不断,一路交通顺畅,正在暗自庆幸这次辛苦的出发换来如许的收获,不料一场令人痛苦的梦魇正等候在前方——车行120公里左右到达拉月,我们陷进了无边无际的堵车行列。从拉月到排龙天险路段从沥青路面变成了土石路,其中105道班至通麦段因道路改建,相关隧道和桥梁自在施工,路面狭窄,坑洼密布,许多路段只能单向放行。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竹巴龙、西至西藏东久的近800公里路段,坡陡、弯急、路险,塌方、飞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其最为险恶的路段。其中国道318线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公路更是川藏公路的“险中之险”。目前102滑坡群和通麦至105道班段公路整治改建工程正在施工,其中全长3.42公里长的102滑坡群整治改建工程将新建1座大桥、1条隧道,工程概算3.7亿元;全长20.58公里的通麦天险整治改建工程将新建特大桥2座、中桥3座、隧道4条,工程概算10.9亿元。川藏线,一条承载着太多故事、太多惊险,还有神奇的风光和神秘的藏族风情的探险之路,随着国道318各项工程的拓展,2015年后川藏公路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当然曾经的许多风景也将不复存在,漫步云端也将从此成为传说。


  125公里排龙村附近的帕隆藏布大拐弯,绝美的风景和艰难的行进,这里是川藏公路西藏段最低点(海拔2030m),我们离目的地仅剩下最后的25km,可太阳已经渐渐地落到了大山的背后。路人又遇到了成都机场登机前遇到的同样难题:究竟是继续前行还是打道回府——选择继续前行,等我们到达102滑坡群时预计天已全黑,无法开展勘察工作;选择打道回府,不仅今天六七个小时的行程白费,而且回到林芝必然又是下半夜了......



  排龙天险-老虎嘴路段更加凶险,一条硬生生在悬崖上凿出来的小路,路在山腰盘旋向前,边上就是看似能吞没一切的汹涌的帕隆藏布江,路边不断有提示—"险"、"慢"。排龙天险位于西藏林芝的排龙乡,因为险峻而闻名于世。用四片贝雷梁架起来的排龙大桥也因为天险而变得格外有名,原来的老桥曾多次被冲毁,现在的贝雷梁桥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保通措施,并非永久性桥梁。排龙天险最为险要的一段要算老虎嘴了。从字面上来解释,排龙就是连龙都忘而却步,难以跨越;老虎嘴,更有“鬼门关”的说法。排龙天险长14公里,道路等级最多只能算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公路,泥结碎石路面(土路),只有一个车道宽,个别地段稍稍加宽便于会车。道路的一侧是壁立千仞,另一侧则是悬崖,悬崖之下便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帕隆藏布江。由于山体疏松、脆弱,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导致交通中断;即使是旱季,也会由于大车的碾压,道路车辙严重,落石遍布,小轿车通过时经常会擦底。如果运气好的话,遇上了一个好的天气,走这14公里的路也得一个小时。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机会,所以塞车,交通事故就成了排龙天险的家常便饭。



  走过排龙天险、通麦天险,远处依稀可见川藏公路上著名的通麦大桥身影,但时钟也已经指向了晚上八点,天已经渐渐漆黑起来,更要命的是通麦大桥两岸那无边无际的拥堵车队,此时此刻我们离目的地已经近在咫尺,但打道回府显然已经成为唯一选择。通麦大桥全长258米,是川藏公路南线的咽喉工程。2013年8月2日晚23点多,川藏公路西藏林芝地区波密段的通麦大桥发生垮塌,经过38天的抢修于9月9日恢复通车!


  惊回首,海拔7234米的加拉白垒峰终于露出了真容,它给路人此行提供了最后的安慰,汽车在黑幕中重返通麦—排龙天险,为尽快完成通麦天险整治改建工程,沿线筑路工人们那连夜奋战的身影更让路人深深感动——看,夜幕里新排龙大桥上的焊花难道不就是迎接即将到来的新318国道的璀璨礼花吗?

  [后记] 凌晨两点,路人一行在饥饿、寒冷、困倦中安全返回林芝,而此行半途而废的目的地——318国道102滑坡也叫“江玛曲米”塌方群,位于西藏波密县通麦镇以东9公里处,因邻近102道班而得名。每到雨季,这里泥石流、塌方不断,车辆过往异常艰难,甚至许多车辆葬身于此,因此,102滑坡地段一直以道路险峻而闻名川藏线。在川藏线的每一道高山垭口你都会看见一块标牌: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四支队,就是这支部队从1954年起驻守在川藏线上,60年来无论酷日严寒,保障着这条生命线的畅通,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滚烫的鲜血和年轻的生命,每一个走过川藏线的人,都应该在心中存着一份敬意!


更多精彩,欢迎继续阅读:  川藏公路 -1- -2- -3- -4- -5- -6- -7- 新藏公路
[时评] 墨脱公路又通车 高原孤岛成历史(13P) [时评] 弘扬两路精神 看川藏公路前世今生(20P)
[时评] 天堂有路今日始 地狱无门一洞穿(18P) [原创] 乐西公路石棉桥 大渡河上铁索寒(17P)
[原创] 衣带渐宽川西南1日浴高原二郎山(10P) [原创] 衣带渐宽川西南2激情澎湃大渡河(15P)
[专题] 飞龙在天雅西路 见龙在田双螺旋(16P) [地理E周刊] 记录中国.公路之歌2大美公路(13P)


来源:夏之绿

评论
热度(12)

惯性力的收藏

© 惯性力的收藏 | Powered by LOFTER